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玄幻魔法 > 全民领主之最终浩劫 > 第六十四章 猜测

第六十四章 猜测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黑域三角洲、华夏天庭!

林皓面无表情地从领主中枢水晶中缓缓收回目光,刚才那股陡然间爆发出的滔天凌厉杀气,此时已经尽数收敛消失,整个人如一汪波澜不惊的古潭一般,平静的让人感到心寒胆战。

对于华夏天庭位置暴露这一天的到来,林皓心中其实早就准备好了心理准备。

从领地成功晋级青石级霸主势力,宣告天下、华夏天庭成立的那一刻起,其实便相当于是已经正式对外打出了名号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名号与风声自然而然会慢慢传到周围的海域上。

而这些海域上,但凡有那么一个第三方地球领主势力,那么华夏天庭的具体位置,自然也就不再是一个秘密……

欲要成功,先有其梦,欲戴王冠,必承其重!

前世轩辕的大夏皇朝,也是在人境空间重启后的第三个月时间前后,彻底暴露了踪迹,从而引发了各方现实势力第一次大规模的倾巢出动蜂拥围攻。

这一世,他既然抢了轩辕的位置,夺了轩辕的机缘,那么自然也要将这一份高处不胜寒的风险一并承担过来。

实际上,林皓心中一点也不担心华夏天庭具体位置信息暴露后,接下来即将山雨欲来风满楼,有可能面对的各方势力围攻。

打铁还需自身硬!

说实话,自从华夏天庭成立、秦武、汉武、唐武、明武四军形成战斗力以来,林皓便彻底没有再将所有的青石级霸主势力放在眼中,哪怕是一些底蕴深厚的青石级土著势力。

一个青石级霸主势力,人口最多一百万,超过了一百万便是黑铁级霸主势力了。

即便按照最多一百万人口的青石级霸主势力计算,包括正规大军在内的所有异人力量,与总人口的比例最多不会超过一比十,甚至绝大多数青石级霸主势力都在夸张的一比十五以上。

像是华夏天庭在经历醍醐灌顶奖励之前,麾下领地的枷锁境力量与总人口,实际上也是一直保持在一比十的正常比例左右。

这也就是说,哪怕是一个“百万级”底蕴最为深厚的青石级霸主势力,麾下的真实作战力量,最多也就在三万人至八万人之间。

而在这三万至八万人中,还免不了还有一些水分极大的乌合之众。

因此,以现如今华夏天庭麾下秦武、汉武、唐武、明武四军,平均能够凝聚出两三千条战意之纹,足以抗衡十倍于己兵力的强悍实力,一次性强行吃掉四个“百万级”底蕴最为雄厚的青石级霸主势力,都根本不成问题。

唯一可能需要担心的是,便是对方有没有突破至元府境的强者,是不是属于双核驱动的青石级霸主势力!

要知道,只要有一名阴阳元府境强者,哪怕麾下势力的总人口没有突破十万人口大关,也能够被称之为青石级霸主势力。

而有着阴阳元府境强者的青石级霸主势力,在元丹境强者的名头号召下,也绝无可能麾下势力人口突破不了十万人口大关!

故而,像是这种情况的青石级霸主势力,又被称为双核驱动的青石级霸主势力,实力较为一般的青石级霸主势力,无疑又是强大了不少,实力更上一层楼!

但是,即便是换算成这种双核驱动的“百万级”底蕴最为深厚的青石级霸主,以如今华夏天庭四大军的实力,也足以一次性吃掉两个。

更别提现如今由全球一众地球领主,所建立起的最底层青石级霸主势力了……

所以,如今的林皓,根本就没有把所有的青石级霸主势力放在眼中,就算来再多的人也没用。

人海战术,在修习了上古战阵之法的大军面前,只能是白给!

唯独让林皓心中感到微微有根刺的是,眼下华夏天庭具体位置完全曝光于世的时间,相较于前世轩辕的大夏皇朝,足足提前了半个多月。

而这一切的一切,皆是因为那一道神秘的盖天!

因为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,就算是如今有一小部分附近的地球领主,知道了华夏天庭的位置存在,由于人微言轻,短时间内根本不会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引起大规模的波澜。

只有慢慢等到知道的人越来越多,最终传到了一些现实巨擘眼线、或是其他处在同一层次竞争对手的耳中,最终才会大白于天下!

而现在林皓的运气显然有些不好,如今最开始得知到华夏天庭具体位置信息的一小波地球领主中,恰好有着这样一名眼线的存在……

并且最为重要的是,得到这个眼线的幕后黑手,还是一个不惜一切代价,仅仅只是想将他置之于万劫不复之地的存在!

因为如果是一般的各大现实国家官方与财阀势力,在得知到华夏天庭的具体位置后,根本就不会傻到发动盖天公之于众。

他们巴不得全面封锁消息,暗中吃独食,调兵遣将将华夏天庭吞入他们的腹中。

哪会像现在这样搞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,凭空给自己增添竞争对手?

“究竟是谁呢……”

林皓双眼微微一眯,目露一缕森寒的凶光。

能在如今这个领地初期,便眼睛都不眨一下拿出十万块灵石的人并不多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长生从七伤拳开始元婴期的我,在地球直播摆烂别挡我的长生路我都大帝晚年了,金手指才来?开局被殉刀,我是虎魄魔兵长生道种长生:我摸了系统的鱼养生武圣:从泡脚开始诡术复苏开局99级道德经
返回顶部